盤縣政辦發(fā)〔2018〕13號 盤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(fā)關于盤山縣 城市道路綠化建設標準的通知
盤縣政辦發(fā)〔2018〕13號
縣政府各相關部門,遼寧北方新材料產業(yè)園管委會,盤錦高升經(jīng)濟區(qū)管委會:
經(jīng)縣政府十七屆一次常務會議討論研究同意,現(xiàn)將《盤山縣城市道路綠化建設標準》印發(fā)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(zhí)行。
盤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
2018年1月15日
盤山縣城市道路綠化建設標準
為適應盤山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(fā)展,確保盤山城市道路綠化建設質量,參照國家標準《城市道路綠化規(guī)劃與設計規(guī)范》(CJJ75-97)、《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(CJJ/T82―99),結合我縣實際,制定本標準。
一、總則
1.1 根據(jù)城市道路景觀發(fā)展建設的科學性、地方性及特色性要求,結合盤山縣現(xiàn)有道路綠化中出現(xiàn)的系列問題,本著提升道路景觀建設水平,提高道路綠化建設質量的需要,特制定本標準。
1.2 本標準適用于盤山縣主城區(qū)內新建、改建、擴建及綠化維護改造的城市道路綠化工程。舊路拓寬改造可參照執(zhí)行。
1.3 標準編制以重視生態(tài)建設和環(huán)境保護為出發(fā)點,對道路綠化設計范圍內的自然地貌、河流等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進行有效保護,同時重視水土保持和生態(tài)景觀,使道路與周圍環(huán)境景觀和諧統(tǒng)一。
1.4 本標準編制參照《城市道路綠化規(guī)劃與設計規(guī)范》(CJJ75―97)、《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(CJJ/T82―99)。
1.5 道路綠化規(guī)劃、設計、施工及驗收除應執(zhí)行本標準外,尚應符合國家現(xiàn)行有關標準的規(guī)定。
二、一般規(guī)定
2.1 適地適景、因地制宜原則。應依據(jù)綠地的地形和周邊環(huán)境造景。布局構圖宜自然、規(guī)則。適地適樹,適地適草。
2.2 以鄉(xiāng)土樹種為主、植物多樣性及體現(xiàn)地方特色原則。從我縣自有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(fā),應以鄉(xiāng)土樹種為主,與植物多樣性相結合,體現(xiàn)地方特色。運用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。
2.3 群落設計、復層栽植、植物造景為主原則。以喬木為主,彩葉樹種與綠葉樹種結合,突出樹木的季相變化。
2.4 以人為本、整體和諧原則。達到庇蔭、濾塵、減噪、利于誘導行車視線、減少駕駛員視覺疲勞、改善環(huán)境和美化景觀。
2.5 節(jié)約資源原則。道路綠化方式應有利于節(jié)水、節(jié)能、降低養(yǎng)護管理成本。
2.6 道路綠化在植物選擇、配置和綠化效果的體現(xiàn)上應遵循遠近期結合原則。道路綠地的樹種選擇應優(yōu)先滿足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(如行車視線和凈空要求等),再兼顧景觀功能和生態(tài)防護;應選擇樹干通直、分枝點高、適應性強、少病蟲害的樹種,不宜選擇表面根系發(fā)達、有飛絮、開花有明顯異味的樹種。
2.7 整體協(xié)調原則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應與綠化建設相統(tǒng)籌,提供植物正常生長所需要的立地條件和生長空間。對已栽植行道樹的道路,新增設施設備應盡量避讓現(xiàn)有樹木。
2.8 盤山縣城區(qū)道路綠化提升改造指導原則。道路綠化提升改造中應對生長時間較長、明顯老化灌木進行及時更換;應對長勢較差及已死亡樹木及時進行更換;應對因過密造成樹勢衰退的樹種進行抽稀移植;道路綠化提升改造中行道樹樹池建設應達到“生態(tài)、透水、美觀”的總體要求。
三、道路綠化
3.1道路兩側綠帶
3.1.1道路等級。在城市范圍內,供車輛和行人通行的、具備一定技術條件和設施的道路,按照道路在道路網(wǎng)中的地位、交通功能以及對沿線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務功能等,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、主干路、次干路、支路道路。按照等級將道路綠化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為:快速路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在180―220元/㎡;主干路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在220―300元/㎡;次干路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在180―220元/㎡;支路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在180元/㎡以下。
表3.1.1 盤山縣城區(qū)內道路分級情況
道路等級 |
道路名稱 |
備注 |
快速路 |
305國道、環(huán)城西路、桐廬大街 |
|
主干路 |
府前大街、盛世大街、博物館路、綿江路、香山街、九江路、錢江路、眉江路 |
|
次干路 |
府北大街、廬山街、丹山街、富春江大街、茶山街、潼江路、環(huán)江路、井下路、西江路、桂江路、余杭路等 |
|
支路 |
融江路、東江路、文筆山街、舟山街、紅山街等 |
|
3.1.2道路兩側綠帶形式。路側綠帶形式應適當考慮路旁用地類型,根據(jù)用地類型對設計風格進行整體把控。
表3.1.2.1 不同用地路側綠帶形式列表
序號 |
路旁用地類型 |
綠地形式 |
每平方米單價 |
備注 |
|
01 |
居住用地 |
①應綜合考慮居住用地類型,對私密性需求程度; ②宜有一定的遮擋隔離功能; ③植物層次豐富,植物品種多樣; ④可設計一些景觀小品、甬路。 |
同一道路不同用地類型植物品種應相對統(tǒng)一。 |
260-300元/㎡ |
|
02 |
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|
①植物形式簡潔、大氣; ②應綜合考慮對應詳細用地類型; ③植物品種宜簡潔、莊重,色彩宜純凈。 ④植物規(guī)格不宜過大,避免遮擋建筑界面。 |
220-260元/㎡ |
包括行政辦公用地、文化設施用地、教育科學用地、醫(yī)療衛(wèi)生用地、社會福利設施用地。 |
|
03 |
商業(yè)服務業(yè)設施用地 |
①宜以開敞空間為主; ②植物色彩明朗,搭配合理; ③結合商業(yè)用地廣場等設施統(tǒng)一打造。 ④植物規(guī)格不宜過大,避免遮擋建筑界面。 |
220-260元/㎡ |
|
|
04 |
工業(yè)用地 |
①應考慮隔離防護功能; ②形成隔離防護林帶; ③植物品種不宜繁雜; ④植物品種選擇抗性強的植物。 |
180元/㎡以下 |
|
|
05 |
物流倉儲用地 |
應考慮防護隔離功能,形成防護林帶。 |
180元/㎡以下 |
|
|
06 |
交通設施用地 |
①宜結合相鄰用地打造; ②應考慮隔離功能; ③宜考慮一定的庇蔭喬木; |
180-220元/㎡ |
包括綜合交通樞紐用地、交通場站用地、社會停車場用地。 |
|
07 |
公用設施用地 |
應考慮防護隔離功能,植物密集種植。 |
180-220元/㎡ |
|
|
08 |
綠地 |
應結合路旁綠地風格統(tǒng)一打造。 |
260-300元/㎡ |
包括公園綠地、防護綠地、廣場用地。 |
注:濱臨水體的路側綠化帶應結合地形和岸線進行設計,形成有景觀特色的濱水綠帶。濱水綠帶的綠化設計應在道路和水體之間留出透景區(qū)域,使水體、綠化和街景相互融合而成為有機整體。
表3.1.2.1不同寬度路側綠帶形式引導
序號 |
路旁綠化 形式 |
設計要點 |
綠化寬度(m) |
每平方米單價 |
|
01 |
規(guī)則式綠化(含折線形與曲線形) |
無喬木 |
①簡潔大氣; ②整形灌木; ③色彩明朗,搭配合理; ④以標準段形式出現(xiàn),整體性與連續(xù)性強。 |
D≤1.5 |
180元/㎡以下 |
有喬木 |
喬木:①線性或組團式規(guī)律栽植;②標準段形式出現(xiàn);③相對道路,種植位置靠灌木中間或靠后。 灌木:①簡潔大氣;②整形灌木;③色彩明朗,搭配合理;④以標準段形式出現(xiàn),整體性與連續(xù)性強。 草坪地被:①標準段形式出現(xiàn);②色彩純凈,搭配合理。 建議搭配使用彩葉喬木及花灌木。 |
1.5<D<8 |
180-220元/㎡ |
||
02 |
疏林草地 |
①樹木為本、花草點綴; ②喬木為主、灌木為輔; ③上層喬木稀疏,郁閉度在0.4~0.6之間; ④下層以草本植物為主體,草地建議使用綴花草坪。 |
D≥10 |
180-220元/㎡ |
|
03 |
密林草地 |
①喬木種植郁閉度較高,形成背景林; ②背景林與開闊的草坪對比鮮明; ③林下種植耐蔭植物,林緣點綴開花喬灌。 |
D≥8 |
220-300元/㎡ |
|
04 |
喬木林 |
①需考慮隔離、防護功能; ②單一品種,純林種植; ③林帶栽植密度不宜過大,需預留喬木生長空間; ④喬木以生長抗性強的樹種為骨干樹種,結合實際情況,選擇相應的功能性樹種搭配使用; ⑤灌木、地被選擇耐蔭性良好品種,成片種植,品種不宜過多。 |
D≥8 |
180-220元/㎡ |
3.1.3 路側綠帶植物配植中應注意常綠樹、落葉樹合理搭配,常綠樹比例不應低于40%,花樹和彩葉樹不宜低于總栽植量的30%。
3.1.4位于景區(qū)、城市重點公園附近的道路,設計標準應該按照景區(qū)或高等級道路的標準設計,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在260元/㎡以上;位于景區(qū)、城市重點公園附近的街旁游園(設計水系、路燈、景觀小品、硬鋪裝等)經(jīng)濟指標控制在300元/㎡以上。
3.2 地形設計
路側綠帶地形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、隨坡就勢的原則,盡量減少土方開挖及外棄。但土壤鹽堿、地勢低洼地段必須設計隔鹽層,并抬高地勢,排鹽淋堿,保證綠化成果。
3.3 透光率。喬木種植時應控制密度,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。喬木林垂直投影采光率不小于40%。
3.4 灌溉設施。路側綠帶中應布置灌溉設施,可采用噴灌與澆灌的方式;如綠地不具備噴灌條件時,應設置取水栓;綠化面積大、草坪比例高、空間開敞的情況,建議使用自動噴灌系統(tǒng);綠化面積較小,喬、灌木多,草坪面積相對較少的情況,建議采用澆灌方式。
3.5 綠地種植結構應符合以下指標
3.5.1速生與慢生、常綠與落葉、彩葉樹種與一般樹種合理搭配。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之比宜為1:6。常綠灌木與落葉灌木之比宜為1:5。
3.5.2 綠地面積在5000㎡以上可適當設計小品,道路綠化用地面積不得小于該段綠化總面積的70%。
3.5.3 1000 ㎡以上綠地每百平方米綠地喬木數(shù)不少于3株。一般景觀路段每萬平方米植物種類不少于20種,重要景觀路段每萬平方米植物種類不少于30種。
3.6 適于道路綠化的園林植物可參考附件2。
四、行道樹栽植
4.1 以下情況可以不設置行道樹:人行道寬度小于等于2.5米時;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切角5米范圍內;人行道管涵、橋梁的區(qū)段。
4.2 行道樹栽植位置及間距
表4.2.1 行道樹栽植位置表
行道樹栽植位置 |
適用情況 |
靠路緣石 |
常規(guī)情況 |
人行道內部 |
人行道寬度≥3.5m |
綠化帶內 |
道路有規(guī)劃綠帶 |
表4.2.2 行道樹間距、胸徑與道路寬度對應關系表
道路寬度(m) |
道路等級 |
行道樹間距(m) |
設計胸徑(cm) |
分枝點(m) |
>40 |
快速路 |
8-10 |
≥15 |
≥2.5 |
30-40 |
主干路 |
6-8 |
≥15 |
≥2.3 |
25-40 |
次干路 |
6-8 |
≥12 |
≥2.2 |
12-25 |
支路 |
5-6 |
≥10 |
≥2.2 |
注:1.結合項目實際情況也可成采用成組等距栽植。
2.特色街區(qū)需結合實際綜合考慮。
3.樹冠繁茂喬木間距宜取最大值。
4.具體株距結合所選樹木成年樹冠大小確定。
4.3 行道樹樹池選用標準
4.3.1樹池大小應根據(jù)不同人行道寬度設置。
表4.3.1 樹池內徑與人行道寬度對應關系表
人行道寬度X(m) |
樹池內徑(m) |
適用情況 |
X≤3.0 |
1.0-1.2 |
改造項目 |
道路窄且行道樹規(guī)格小 |
||
3.0<X≤3.5 |
1.2-1.4 |
常規(guī)情況 |
3.5<X≤4.0 |
1.5-1.8 |
常規(guī)情況 |
X>4.0 |
≥1.8 |
道路較寬且行道樹規(guī)格、間距均較大 |
4.3.2樹池形狀。行道樹樹池設置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,應該設置為帶狀樹池,不能設置為帶狀樹池的一般以方形為主,特殊情況下可考慮其他形式。
表4.3.2 樹池形狀分類表
樹池形狀 |
適用情況 |
|
獨立樹池 |
方形 |
不滿足帶狀樹池情況時采用 |
圓形 |
透水混凝土、壓印混凝土等現(xiàn)場制作的鋪裝 |
|
特殊景觀要求 |
||
帶狀樹池 |
條形 |
條件滿足時應盡可能采用帶狀樹池 |
注:如遇地下管線埋深較淺,導致土壤深度不滿足喬木栽植最低要求時,可采用花臺式樹池。
4.4行道樹支撐選用標準
獨立樹穴行道樹使用四角支撐,支撐桿原則上不得超過樹穴范圍。支撐主要材料見下表4.4.1
表4.4.1 四角支撐分類表
常見材質 |
優(yōu)勢 |
建議使用范圍 |
木樁支撐 |
生態(tài)、價格適中 |
常規(guī)綠化 |
有一定生態(tài)要求的道路 |
||
坡地栽植 |
||
鋼支撐 |
可重復利用 |
大樹栽植 |
人行道窄,支撐條件受限時 |
注:1.同一條道路支撐需統(tǒng)一材質、高度、粗細、色彩、附著方式。
2.色彩要求:鋼支撐使用灰色、墨綠色,宜與市政設施色調統(tǒng)一。
3.附著方式:支撐方式應做到生態(tài)美觀,不影響樹木生長。宜采用“井”字架固定,或選用可伸縮調節(jié)扣件、軟質材料固定。
4.行道樹種植期達兩年,經(jīng)穩(wěn)固評定之后應及時拆除支撐。
4.5 行道樹質量標準
初步設計階段應明確行道樹的胸徑、高度、冠幅的指標。如因樹種原因,確需截干栽植的,應規(guī)定截干后最小高度、胸徑及保留分枝級數(shù)。
4.5.1 外觀及規(guī)格:
(1)要求主干通直、樹形優(yōu)美,樹皮無損傷,土球完整、無破裂或松散。
(2)同一道路上行道樹的樹高、胸徑、冠幅、分枝點、分枝級數(shù)五個規(guī)格基本一致,觀賞面一致。
(3)常綠喬木盡量全冠栽植,不能全冠栽植的不得低于四級分枝、有景觀需要的落葉喬木保留三級分枝,有較好的樹冠形態(tài)。
(4)一般區(qū)域分枝點高度不得小于2.2米,商業(yè)區(qū)域不得小于3米。如有公交車通行及停靠需求,應控制在4-5米。
4.5.2 定植修剪標準:保持全冠的前提下適度疏枝。修剪時應去除所有損傷枝、斷枝、枯死枝。切口要平整,留枝、留葉要合理,樹形要勻稱;修剪直徑2厘米以上大枝及粗根時,截口應削平,應涂傷口愈合劑。
4.6 行道樹樹種選擇必須符合下列要求:抗逆性強,樹型成型性好,易形成直立的主干,冠大蔭濃,分蘗性好,壽命長,根系發(fā)達,不污染環(huán)境,耐修剪,具有良好觀賞價值。
4.7 行道樹種植應符合定點放線要求,樹型豐滿面迎著主要方向,相鄰植株規(guī)格應近似,樹木種植后應保持直立,栽后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倒伏。淺根性樹種必須設永久性支護。
4.8適于盤山城區(qū)的行道樹可參考附件3。
五、栽植土和灌溉水質要求
5.1 栽植土應符合下列要求:栽植土pH應為6.5~8.5之間,全鹽含量不得大于0.3%,土壤容重應在1.45g/cm3以下,土質應疏松不板結,土塊易搗碎,不得含膠泥塊及草根雜物等。栽植穴(槽)應施足腐熟有機肥。名貴樹木種植應根據(jù)其習性,采取特殊的改土措施。
5.2 澆水應采用pH值和礦化度等理化指標符合樹木生長需求的水源,保證水源的pH值在5.5~8.0之間,礦化度在0.25g/L以下。綠地灌溉用水應充分利用中水資源。
六、道路綠化與相關設施
道路綠化與架空線、地下管線應符合《城市道路綠化規(guī)劃與設計規(guī)范》(CJJ75-97)中的相關規(guī)定。
七、道路綠化排灌設施
7.1 道路綠地應有排水及灌溉設施。
7.2 嚴禁冬季降雪后將融鹽雪水直接排入綠地。
附件:1.術語
2.盤山縣城區(qū)道路綠化植物選擇參考名錄
3.盤山縣城區(qū)道路綠化樹種分類應用參考名錄
附件1:
術語
1、道路綠地:指道路工程規(guī)劃范圍內兩側的綠地、隔離帶(島)、行道樹。
2、道路綠地率:道路紅線范圍內各種綠帶寬度之和占總寬度的百分比。
3、通透式配置:綠地上配植的樹木,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.9m~3.0m之間的范圍內,其樹冠不遮擋駕駛員視線的配植方式。
4、胸徑:指樹木主干離地表面1.3 m處的直徑。
5、種植土:理化性質良好,適宜于園林植物生長的土壤。
6、種植土層厚度: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(fā)育所需的土壤深度。
7、種植穴(槽):種植植物挖掘的坑穴。坑穴為圓形或方形的稱為種植穴,長條形的稱為種植槽。
8、分枝點高:指樹木從地表面到樹冠的最下分枝點的垂直高度。
9、城市道路:在城市范圍內,供車輛和行人通行的、具備一定技術條件和設施的道路。按照道路在道路網(wǎng)中的地位、交通功能以及對沿線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務功能等,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、主干路、次干路、支路道路。
附件2:
盤山縣城區(qū)道路綠化植物選擇參考名錄
一、喬木類(落葉32+常綠4=36種)
1.落葉喬木(32種)
適用樹種(28種):絨毛白蠟、國槐、臭椿、毛白楊[♂]、饅頭柳[♂]、垂柳[♂]、旱柳[♂]、金絲垂柳、欒樹、刺槐、榆樹、金葉榆、皂莢、梓樹、火炬樹、龍爪槐、垂枝榆、龍爪柳、山楂、蘋果樹、梨樹、桃樹、杏樹、桑樹、金枝國槐、西府海棠、紅葉李、新疆楊、銀中楊。(注:[♂]表示雄株;△表示應考慮立地條件,以下同)
可用樹種(4種):金葉國槐、銀杏、小葉楊、暴馬丁香。
2.常綠喬木(4種)
適用樹種(4種):檜柏、云杉、黑松、側柏。
二、花灌木類(落葉21+常綠2=23種)
1.落葉品種(19種)
適用品種(17種):榆葉梅、黃刺玫、錦帶、紫(白)丁香、連翹、紫葉小檗、貼梗海棠、玫瑰、水蠟、紅瑞木、多花薔薇、月季(含大花、豐花、微型、地被類)、檉柳、紫穗槐、胡枝子、接骨木、錦雞兒。
可用品種(2種):繡線菊、小葉丁香。
2.常綠品種(2種)
適用品種(1種):鋪地柏。
可用品種(1種):小葉黃楊。
三、藤本類 (落葉11+常綠6=17種)
適用品種(4種):五葉地錦、三葉地錦、藤本月季、葡萄。
附件3:
盤山城區(qū)道路綠化樹種分類應用參考名錄
1.行道樹種[14種]:絨毛白蠟、國槐、臭椿、毛白楊[♂]、垂柳[♂]、旱柳[♂]、饅頭柳[♂]、欒樹、刺槐、龍爪槐、榆樹、垂枝榆、新疆楊、銀中楊 (注:[♂]表示雄株;△表示應考慮立地條件,以下同)
2.色葉(枝)樹種[16種]:●(色葉樹種)金葉國槐、新疆楊、金葉榆、紅葉李、紫葉小檗、●(秋色葉樹種)五角楓、欒樹、銀杏、火炬樹、△元寶楓、△繡線菊、三葉地錦、五葉地錦。●(色枝樹種)金枝國槐、紅瑞木、檉柳。
3.觀果樹種[19種]:臭椿[♀]、欒樹、棗樹、皂莢、絲棉木、桑樹、火炬樹、△梓樹、△元寶楓、山楂、蘋果、梨、桃、杏樹、水蠟、黃刺玫、小檗(屬)、花椒、葡萄 (注:[♂]表示雌株)
4.觀花樹種[30種]:●(春花11種)連翹、榆葉梅、丁香(屬)、黃刺玫、西府海棠、貼梗海棠、錦雞兒、接骨木、蘋果樹、梨樹、杏樹。●(春夏花18種)山楂、玫瑰、檉柳、△繡線菊、紅瑞木、錦帶花、△梓樹、欒樹、國槐、龍爪槐、刺槐、水蠟、火炬樹、紫穗槐、月季5-11、藤本月季?!?夏秋花3種)月季5-11、木槿7-9、藤本月季5-10。
5.耐蔭樹種[7種]:三葉地錦、五葉地錦、水蠟、紅瑞木、△云杉、△側柏、△小葉黃楊。
6.耐鹽堿樹種[34種]:臭椿、絨毛白蠟、旱柳、饅頭柳、榆樹、欒樹、刺槐、棗樹、桑樹、皂莢、合歡、火炬樹、山桃、新疆楊、檜柏、龍柏、檉柳、紫穗槐、錦雞兒、木槿、月季、西府海棠、水蠟、紫(白)丁香、暴馬丁香、榆葉梅、黃刺玫、錦帶花、紫葉小檗、紅葉李、砂地柏、五葉地錦、三葉地錦。
7.綠籬植物[11種]:紫葉小檗、檜柏、龍柏、側柏、檉柳、紫穗槐、榆樹、水蠟、黃刺玫、木槿、△小葉黃楊。
8.木本地被[11種]:紫葉小檗、水蠟、檜柏、砂地柏、△側柏、△小葉黃楊、月季(豐花、微型、地被型)、金枝國槐、紅瑞木、五葉地錦、三葉地錦。
9.草本宿根地被[9種]:萱草、矮景天、△千屈菜、△玉簪、德國鳶尾、蓍草、常夏石竹、白三葉、馬藺、大花秋葵、石竹、少女石竹、紅花酢漿草、宿根福祿考、加拿大美女櫻、荷蘭菊、金雞菊、大麗花、天人菊、黑心菊、玉帶草、香妃鳶尾、大花美人蕉。
10.藤本植物[15種]:五葉地錦、三葉地錦、山葡萄、葡萄、藤本月季。
11.一年生草花[22]:矮牽牛、一串紅、萬壽菊、四季海棠、藿香薊、雞冠花、三色堇、金魚草、天竺葵、雛菊、百日草、旱金蓮、彩葉草、波斯菊、千日紅、美人蕉、銀葉菊、一串藍、地膚、蜀葵、金盞菊、二月藍。
12.草坪草:[5]黑麥草、早熟禾、剪股穎、高羊茅、狗牙根、結縷草、羊胡子草。
|
抄送: |
縣委各部委,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,縣政協(xié)辦公室,縣紀委,縣人民武裝部,縣法院,縣檢察院,縣各人民團體、各民主黨派,各新聞單位。 |
|
盤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月15日印發(fā) |
主辦單位:盤山縣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: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(wǎng)站地圖
網(wǎng)站標識碼:2111220003 ICP備案序號:ICP備案序號: 遼ICP備13003879號-1 遼公網(wǎng)安備 21112202000001號
聯(lián)系電話:0427-3554789